我年纪也不小了,最近对于投资产生了兴趣,迷上了关于经济的书。你是不是跟我一样对于美国次贷风暴搞得雾傻傻?不明不白?花了一点时间努力在网上整理了一些资料,让我解释给你听。

什麼是次貸危機一看就明瞭。有些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“杠杆”交易;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(Credit Default Swap, CDS)。那么,次贷,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?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? 

過去在美國,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,
從房子到汽車,從信用卡到電話帳單,貸款無處不在。

當地人很少一次現金買房,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。
可是我們也知道,在美國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。
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,他們怎麼買房子呢?
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準,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貸款者

大約從10年前開始,
那個時候貸款公司漫天的廣告就出現在電視上、報紙上、街頭,
抑或在你的信箱裏塞滿誘人的傳單:

『你想過中產階級的生活嗎?買房吧!』

『積蓄不夠嗎?貸款吧!』

『沒有收入嗎?找阿囧貸款公司吧!』

『首次付款也付不起?我們提供零首付!』

『擔心利息太高?頭兩年我們提供3%的優惠利率!』

『每個月還是付不起?沒關係,頭24個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,貸款的本金可以兩年後再付!
想想看,兩年後你肯定已經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為經理了,到時候還怕付不起!』

『擔心兩年後還是還不起?哎呀,你也真是太小心了,
看看現在的房子比兩年前漲了多少,到時候你轉手賣給別人啊,
不僅白住兩年,還可能賺一筆呢!再說了,又不用你出錢,
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,難道我敢貸,你還不敢借?』

在這樣的誘惑下,無數美國市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貸款買房。
(你替他們擔心兩年後的債務?向來相當樂觀的美國市民會告訴你,
演電影的都能當上州長,兩年後說不定我還能競選總統呢。)

阿窿貸款公司短短幾個月就取得了驚人的業績,
可是錢都貸出去了,能不能收回來呢?
公司的董事長--阿囧先生,那也是熟讀美國經濟史的人物,
不可能不知道房地產市場也是有風險的,
所以這筆收益看來不能獨吞,要找個合夥人分擔風險才行。

於是阿囧找到美國財經界的領頭大哥--投資銀行。
這些傢伙可都是名字響噹噹的大哥(美林、高盛、摩根),
他們每天做什麼呢?就是吃飽了閒著也是閒著,
於是找來諾貝爾經濟學家,找來哈佛教授,找來財務工程人員,
用上最新的經濟資料模型,一番金融煉丹(copula 差不多是此時煉出)之後,
弄出幾份分析報告,從而評價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買進,
某某國家的股市已經有泡沫了,這一群在風險評估市場呼風喚雨的大哥,
你說他們看到這裡面有沒有風險?

開玩笑,風險是用腳都看得到!可是有利潤啊,那還猶豫什麼,接手吧!
於是經濟學家、財務工程人員,大學教授以資料模型、隨機模擬評估之後,
重新包裝一下,就弄出了新產品--CDO
(注: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,債務抵押債券),
說穿了就是債券,通過發行和銷售這個CDO債券,讓債券的持有人來分擔房屋貸款的風險。

光這樣賣,風險太高還是沒人買啊,
假設原來的債券風險等級是 6,屬於中等偏高。
於是投資銀行把它分成高級和普通CDO兩個部分(trench),
發生債務危機時,高級CDO享有優先賠付的權利。
這樣兩部分的風險等級分別變成了 4 和 8,總風險不變,
但是前者就屬於中低風險債券了,憑投資銀行三寸不爛"金"舌,
在高級飯店不斷辦研討會,
送精美製作的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,當然賣了個滿堂彩!
可是剩下的風險等級 8 的高風險債券怎麼辦呢?

於是投資銀行找到了避險基金,
避險基金又是什麼人,
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買空賣多、呼風喚雨的角色,
過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,這點風險簡直小意思!

於是憑藉著關係,在世界範圍內找利率最低的銀行借來錢,
然後大舉買入這部分普通CDO債券,
2006年以前,日本央行貸款利率僅為1.5%;
普通 CDO 利率可能達到12%,
所以光靠利差避險基金就賺得滿滿滿了。

這樣一來,奇妙的事情發生了,
2001年末,美國的房地產一路飆升,短短幾年就翻了一倍多,
天呀,這樣一來就如同阿囧貸款公司開頭的廣告一樣,
根本不會出現還不起房屋貸款的事情,
就算沒錢還,把房子一賣還可以賺一筆錢。
結果是從貸款買房的人,到阿囧貸款公司,到各大投資銀行,到各個一般銀行,
到避險基金人人都賺錢。

但是投資銀行卻不太高興了!

故事读到这里,你要明白什么是投资银行?

雷曼兄弟所搞的銀行,是投資銀行。商業銀行一般被稱之為"間接金融",投資銀行則被稱為"直接金融"。

這兩者有何差別呢?

間接銀行如商業銀行體系者,是拿了存款戶的錢去做工商企業的放款生意,所以,存款戶的資金是透過銀行系統,放款給生意人去做生意,等於是間接投資或協助工商企業界做經濟擴張。

直接金融如雷曼兄弟者,就像證券公司一樣,是在協助工商企業界發行股票、債券等金融商品,並協助經紀這些金融投資工具給一般大眾市場上的有錢人,讓市場資金能夠直接透過握有股權、債權等形式,流通到生意人手中,一樣是協助他們進行經濟擴張。

商業銀行、投資銀行,都是經濟市場中的資金融通角色,目的是促進金融血液可以從眾多末梢血管端,也就是數萬億大眾投資人或存款戶手上,疏通到正在大量運動而需要資金血液的器官上,諸如準備設廠生產的企業用戶。

直接銀行理論上只是協助發行與經紀證券或金融商品,目的是要賺取手續費、經紀費用,不管市場是多頭或空頭,投資虧損或賺錢的都只是投資大眾或工商企業戶,怎麼會冒出像銀行遭受大量擠兌般的銀根短缺問題呢?

故事接下去
當初是覺得普通 CDO 風險太高,才丟給避險基金的,
沒想到這幫傢伙比自己賺的還多,淨值拼命地漲,早知道自己留著玩了,
於是投資銀行也開始買入避險基金,打算分一杯羹了。
這就好像阿宅家裏有放久了的飯菜,正巧看見隔壁鄰居那只討厭的小花狗,
本來打算毒它一頓,沒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沒事,反而還越長越壯了,
阿宅這下可傻眼了,難道發霉了的飯菜營養更好?
於是自己也開始吃了!

這下又把避險基金樂壞了,他們是什麼人,
手裏有1塊錢,就能想辦法借10塊錢來玩的土匪啊,
現在拿著搶手的CDO當然要大幹一票!
於是他們又把手裏的 CDO 債券抵押給銀行,
換得 10 倍的貸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,
然後繼續追著投資銀行買普通 CDO 。

科科,當初可是簽了協議,這些普通 CDO 可都是歸我們的!!
投資銀行實在心理不爽啊,除了繼續悶聲買避險基金和賣普通 CDO 給避險基金之外,
他們又想出了一個新產品,就叫CDS(註:Credit Default Swap,信用違約交換)好了,華爾街就是這些天才產品的溫床:
一般投資人不是都覺得原來的 CDO 風險高嗎,
那我弄個保險好了,每年從CDO裏面拿出一部分錢作為保險費,
白白送給保險公司,但是將來出了風險,大家一起承擔。

以AIG為代表的保險公司想,不錯啊,眼下 CDO 這麼賺錢,
1分錢都不用出就分利潤,這不是每年白送錢給我們嗎!
避險基金想,也還可以啦,已經賺了幾年了,
以後風險越來越大,光是分一部分利潤出去,
就有保險公司承擔一半風險!
於是再次皆大歡喜,Win Win Situation!CDS也跟著紅了!

故事来到这里,有一些概念要懂得。

为通俗易懂起见,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。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。  

一、 杠杆:  


目前,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,采用20-30倍杠杆操作,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,30倍杠杆就是900亿。也就是说,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,假如投资盈利5%,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,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,这是150%的暴利。反过来,假如投资亏损 5%,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。


二、 CDS合同:  


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,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,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。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,把杠杆投资拿去做“保险”。这种保险就叫CDS。  
比如,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。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,也可能是保险公司,诸如此类。  


A对B说,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,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,连续10年,总共5亿,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,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,假如违约,你要为我赔偿。  


A想,如果不违约,我可以赚45亿,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,我还能净赚40亿。如果有违约,反正有保险来赔。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。  


B是一个精明的人,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,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,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%。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,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,如果其中一家违约,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,即使两家违约,还能赚400亿。  
A,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,因此立即拍板成交,皆大欢喜。


三、CDS市场:  


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,C在旁边眼红了。C就跑到B那边说,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,每个合同给你2亿,总共200亿。B想,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,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,而且没有风险,何乐而不为,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。


这样一来,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,可以交易和买卖。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,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,而是把它挂牌出售,标价220亿;D看到这个产品,算了一下,400亿减去220亿,还有180亿可赚,这是“原始股”,不算贵,立即买了下来。一转手,C赚了20亿。从此以后,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,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。  


四、次贷:  


上面A,B,C,D,E,F....都在赚大钱,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?从根本上说,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。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。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。  


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。笔者以为,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。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,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,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。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,贷款买投资房。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%-9%以上,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,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,借钱付利息,空手套白狼。  


此时A很高兴,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;B也很高兴,市场违约率很低,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;后面的C,D,E,F等等都跟着赚钱。  

但是故事到這還沒結束:
因為"聰明"的華爾街人又想出了基於 CDS 的創新產品!

問題就出在:

第一點,近年創新金融商品的發達,讓投資銀行的槓桿操作效果擴大。投資銀行原本就可以用1元做5元的生意,但在金融創新等多種衍生性金融商品發達下,透過保證金交易,原本1元只做5元的生意,可以變成1元做20元生意,槓桿與乘數效果大大擴張了。

投資銀行原本就可以用自己的資金來投資股票、債券或貨幣市場,在金融市場上進行自有資金的部位操作,這就像證券公司除了幫上市公司IPO、幫散戶經紀股票交易以外,自己也有自營部門來進行資產操作。但這些錢一旦槓桿倍數擴張時,本金就會變成不足(或風險增高)。

第二點,由於投資銀行的財務槓桿效果擴張過速,基於風險考量,投資銀行得有更多現金放在自家倉庫裡,以備市場下跌時彌補虧損之需。但問題是,自有資金有限,錢要從哪裡弄來呢?一種號稱結構債、連動債之類的鬼玩意兒,就此冒出頭來。

投資銀行可以設計出類似結構債、連動債的商品,讓一般大眾除了只透過投資銀行購買到可以流通的債券以外,還多出了一種不流通,並要鎖住五年、七年的債券型商品。而當投資人的資金被鎖在投資銀行裡的五年或七年間,投資銀行變相多出一筆自有資金,除了可做自家財務槓桿的避險資金外,還可以去做更多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操作,以創造更多的利益進帳。

由於投資銀行有了保本型商品這種鬼玩意,設計(或訛詐)了散戶將原本該放在大眾投資人家中的債券,改放到投資銀行的庫房裡,投資銀行就能利用債券的收益穩定性與債信穩定等特性,作為自家財務操作的風險保證,並擴張了該銀行的信用系統。(反正風險由投資人承擔,庫房裡還多了一種固定資產,並以此擔保品做為信用擴張保証,投資銀行何樂而不為呢?)

現在問題來了,市場上哪有那麼多高收益型債券,且要債信良好者,可以作為投資人既能拿高收益債的利息去做衍生性商品的操作(賺了,投資人的結構債到期時可賺更多;賠了,頂多利息泡湯,投資人本金不會損失,這就是"保本型商品"名稱之由來--反正投資銀行從中也賺飽了手續費與代操費),而投資銀行本身倉庫裡又能多出債信良好的擔保品呢?

呵呵,答案就是房地美、房利美這樣的房貸保證公司,將商業銀行的房屋貸款,透過保證機制,轉換為房屋債券,轉手批發到投資銀行手中,並代銷給連動債的大眾購買者
找更多的一般投資大眾一起承擔,我們假設 CDS 已經為我們帶來了 50 億元的收益,
現在我新發行一個基金,這個基金是專門投資買入 CDS 的,
顯然這個建立在之前一系列產品之上的基金的風險是很高的,
但是我把之前已經賺的 50 億元投入作為保證金,
如果這個基金發生虧損,那麼先用這50億元墊付,
只有這50億元虧完了,你投資的本金才會開始虧損,
而在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贖回的,首次募集規模 500 億元。
天哪,還有比這個還爽的基金嗎?

1元面額買入的基金,虧到 10% 都不會虧自己的錢,賺了卻每分錢都是自己的!
Rating Agencies 看到這個天才的規畫,簡直是毫不猶豫:給出 AAA 評級!

結果這個基金可賣瘋了,各種退休基金、教育基金、理財產品,
甚至其他國家的銀行也紛紛買入。
雖然首次募集規模是原定的 500 億元,
可是後續發行了多少億,簡直已經無法估算了,(别忘了投资银行的功能--
直接金融如雷曼兄弟者,就像證券公司一樣,是在協助工商企業界發行股票、債券等金融商品,並協助經紀這些金融投資工具給一般大眾市場上的有錢人)
但是保證金 50 億元卻沒有變。
如果現有規模 5000 億元,那保證金就只能保證在基金淨值不虧到本金的 1% 時才不會虧錢,
也就是說虧本的機率越來越高。

五、次贷危机:  

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,后面没人接盘。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。因為房價下跌,房子卖不出去,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,先是普通民眾無法償還貸款,然後阿囧貸款公司倒閉,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,把房子甩给了银行。此时违约就发生了。 

當時間走到了 2006 年年底,風光了整整 5年的美國房地產終於從頂峰重重摔了下來,
這條食物鏈也終於開始斷裂。

 

 
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,大钱赚不着了,不过也亏不到那里,反正有B做保险。B也不担心,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。  


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,在G手里。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,还没来得及转手,突然接到消息,这批CDS被降级,其中有 20个违约,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%到2%的违约率。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,总共支出达1000亿。加上300亿CDS收购费,G的亏损总计达 1300亿。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,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。因此G濒临倒闭。

先是普通民眾無法償還貸款,
然後阿窿貸款公司倒閉,
避險基金大幅虧損,
繼而連累AIG保險公司和貸款的銀行,花旗、摩根相繼發佈巨額虧損報告,
同時投資避險基金的各大投資銀行也紛紛虧損,
然後股市大跌,民眾普遍虧錢,
無法償還房貸的民眾繼續增多,
最終,美國Subprime Crisis 爆發接近成為 Prime Crisis。
  
六、金融危机:  

如果G倒闭,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,更糟糕的是,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,根据前面的分析,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。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。除了A之外,还有A2,A3,...,A20,统统要准备倒闭。因此G,A,A2,...,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,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,G万万不能倒闭,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。财政部长心一软,就把G给国有化了,此后A,...,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。 

 

这就是美国通过的800亿救市计划啦

这几天忙着读这些资料,好有趣呢

希望你们也能看明白。:p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t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